大步赶潮开新篇
——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
文|汪桂云 图|何传伟
来源|桐城新闻网
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果不同。2017年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上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,高瞻远瞩盯目标,抓铁留痕重落实,实现了从“双重双复”到“五大强市”、“五大名城”发展目标的有效衔接、有机递进。总结过去,成绩可圈可点,可喜可贺;面向未来,桐城正以勃发的英姿站上了新的起跑线,以冲刺的雄心昂首迎接未来。
厚积薄发发展动能集聚有力
产业结构不断优化。以招商引资、产业升级为总抓手,不断夯实产业基础、优化产业结构。以盛运、中节节能、香杨新能源等为代表的环保产业加速发展。全面发起与央企对接,中青旅、国药、中车等17家央企“高大上新”项目落户桐城,合作项目19个,总投资189亿元,已到资32亿元。2017年,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,兴湃至美成为全省首家新三板上市物业公司,全市现有上市挂牌企业共22家,其中主板1家,新三板8家,数量位居安庆市第一。
创新活力充分释放。广泛开展“深入学合肥,奋力进十强”大讨论活动,全市比学赶超、改革创新的热情和氛围日益浓厚,开放意识更强。8大领域改革任务顺利推进,经开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安庆市率先进行,发展活力有效激发。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,截至今年10月,共提供过桥贷款483笔27.7亿元,发放“政银担”“税融通”109笔4.9亿元,惠及企业91家。成立总额10亿元的蓝海创盈私募股权基金,整合民间资本助力发展。我市推广运用PPP模式成效获省政府通报表彰;成功发行第二批城投债12亿元,成为全省首个发行两批城投债的县(市)。
城乡建设协调推进。合安高铁、206国道升级改造、 S465及罗湖大桥等工程全面开工,二中人防工程、东部新城等工程顺利推进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可研地勘,引江济淮工程正在推进。城乡公交一体化全面完成,城乡“半小时通勤圈”基本建成。 “十城同创”持续发力,已成功创建第二届全省文明示范县(市)、省级园林城市。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、农村“三大革命”。开展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,2016年以来我市获评“中国好人”2名、“安徽好人”6名、“安庆好人”37名。
社会民生有力保障。不断加大民生投入,增进百姓福祉。强力推进脱贫攻坚,力促村出列、户脱贫。成功评选第二届桐城文学艺术奖,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。3家企业入选安徽民营文化企业100强。《桐城记忆》《桐城六尺巷》成功出版,黄梅戏《青山鉴》赴京参演。“六尺巷调解工作法”工作品牌获中央综治办和最高法院的高度肯定,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,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。
党的建设持续加强。认真开展群众路线、“两学一做”“讲重作”等教育活动,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,村级干部活力进一步增强。嬉子湖镇蟠龙村党总支书记江胜霞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。实施非公党建“红色引擎”工程,选派7批816名机关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或开展驻企服务。开展“强化廉政建设,打造廉洁桐城”警示教育活动,全市崇廉尚洁的氛围不断浓厚。全市经济复兴、党建修复取得了一定成果,今年1~9月,我市GDP增速达8.4%,首次超过合肥。
蓝图绘就捋起袖子追赶跨越
新起点,新征程,桐城将坚定实施“创新强市、实业强市、人文强市、生态强市、党建强市”五大发展战略,着力将桐城打造成“创业名城、产业名城、文教名城、休闲名城、勤廉名城”五大名城,奋力实现“全国百强县、全国文明城市、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、全国园林城市、全国平安市”五大目标。
实施创新强市战略,打造创业名城。坚持解放思想,发扬“两头在外,全靠脑袋”的精神,创造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,争取更多更好的政策、项目落户桐城。推进审批制度改革,真正提升行政效能。强化创新驱动,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,创新人才引进柔性机制。探索实施优秀桐城乡友“回乡创业工程”,开展“国器乡友回报桑梓”行动。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。深入推进林长制、河长制、监察体制、城乡环卫一体化、文化体制、干部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措施,增添新动能,激发新活力。
实施实业强市战略,打造产业名城。聚焦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两个首位度产业,发挥产业集群镇的平台作用,力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形成特色鲜明的“经济板块”。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,加速推进6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,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、做大做强,形成新支柱、新支撑、新亮点,打造全国重点央企合作示范城市,打造百亿企业、千亿产值的首位度产业集群。力争在“投资潜力百强县”中继续争先进位,3~5年内冲刺“全国百强县”。
实施生态强市战略,打造休闲名城。坚持保护青山绿水,建设生态优美、生活幸福、宜居宜游的美丽桐城。加快合安高铁、引江济淮、德上高速和岳武高速桐城段等重点工程建设,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。加大环境安全检查力度和频次,完善市镇村三级河长制,纵深推行林长制。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统领,统筹推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、全国园林城市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“十城同创”工作。统筹搞好城市菜市场、老街、小巷、小区建设,加快推进农村“三大革命”和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,全方位、常态化形成干干净净、整整齐齐、清清爽爽的城乡环境。以六尺巷、文庙、文博馆、南大街等历史文化遗迹和名人故居为主体,打造开放式5A级景区。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木鱼山公园、西山公园等一批高品质休闲公园,扩大活海、花间塘、马鞍寨休闲景点规模,提升档次。规划建设“美食一条街”、“休闲一条街”、“文化产品一条街”。加快东部文都新城建设,全方位提升城市旅游休闲养生的功能品质,把桐城打造成内涵丰富、特色鲜明、宜居宜游的全国知名休闲城市。
实施人文强市战略,打造文教名城。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为统领,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桐城派文化载体设施。打造文化精品,除黄梅戏外,在电影、电视剧、动漫、微电影等艺术形式上充分发力。发挥品牌作用,做强做大桐城文化产业。加大教育改革力度,充分发掘桐城中学等本市名校资源优势,探索引进名校与我市合作,振兴文教,塑造全国著名的文化教育名城。
实施党建强市战略,打造勤廉名城。切实将先贤的精神与当前党中央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,传承好、发扬好、践行好。大力实施“红色引擎”工程,打造非公党建桐城品牌。学习好江胜霞等一批全国全省先进典型模范,大兴实干苦干、廉洁自律的良好风尚,营造风清气正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,把桐城打造成为全国闻名的勤廉名城。
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桐城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立足长远,着眼当前,每年办好一批实事、干成几件大事,推动十九大精神在桐城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,提高群众的获得感。
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544号